大家好
今天我在群里闲聊的时候
突然看到了这么一条报道
炒鞋的事儿我们不是早就说过了吗
现在怎么又死灰复了?
再说,阿迪耐克前两天不是才被抵制?
当我点进链接再仔细一看
却发现这次被炒的不是阿迪耐克
而是国产品牌李宁
更让我惊掉大的是
这双李宁的篮球鞋不光被炒
还被炒上了三万元的天价
这价格,别说阿迪耐克
就是Gucci、LV在它面前
也要低下高傲的头颅吧?
而且继续往下翻这篇报道
我发现不光李宁的鞋子贵的离谱
另一个国产品牌安踏的价格
也到了我消费不起的水平
这是发生甚么事了?
国外牌子被抵制
国产品牌就开始趁打劫?
难不成我以后得光脚走路了?
于是我火速打开淘宝
来到了李宁官方旗舰店
准备找客服问个明白
果不其然,我刚一开口
客服就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话术
熟练的回复我:不清楚
并顺手扔给了我一个广告链接
好家伙,这甩的那叫一个圆润!
还好我圆圆会滚
比你会甩的我见得多了
等我拿来证据,狠狠打你的脸!
于是我大手一挥
点进了她发给我那款鞋子的链接
结果发现这次我失算了
因为这款鞋子标价原价699
现在打折还减了100元
只要599元就可带回家
再看看店里其他的鞋子
也大多是几百块到一千块左右
完全不见三万块的天价球鞋
这咋和网上说的不一样呢?
我又回去仔细看了看网上的报道
发现他们说的“炒鞋”
都是在一个炒球鞋APP上
本着刨根问底的原则
比比又来到了这个APP
找到了这款天价鞋
发现这双鞋子已经下架了
而当我看到下方的购买记录时
发现最新的几双交易记录是在前几天
虽然价格到了九千左右
但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
这下我懵了,是我漏掉啥了?
于是比比又跳进了瓜田
刨了刨这双鞋子的来头
终于弄清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这是一双两年前
就发售了的篮球鞋
当时价格就不低,要1699元
由于它本身就是韦德签名鞋
发售量又仅限200双
所以这鞋刚发售之后
市场价格就被炒到很高了
在今年一月份
这双鞋就已经卖到九千块了
那会儿抵制耐克这事儿还没影呢
而且就算是在国外
这双鞋子卖的也不便宜
一双鞋也要6、7000人民币
再来看看APP机制
这种球鞋交易APP的价格机制
是由卖家自己设置的
原则来说,想卖一双鞋子
那他想卖多少,就可以标多少
只要缴纳1000元
随时可退的保证金
你想把你奶奶的足力健卖99999
也没人能拦着你
被点名后,平台新出了限价政策
而当一双鞋子限量的时候
卖的人少,看的人多
有鞋的人就占据主动了
定多少钱就是动动手指头的事情
但,至于有没有人买
那就是另一回事
简单来说,就是有价无市
我又看了看平台上
其他几双被“炒到天价的国产鞋”
发现都是历史款、限量款
现在早就没了官方的购买渠道
而像最开始李宁客服
发给我599元一双的鞋
平台上价格比官方旗舰店还低呢
越炒越低?商业鬼才?
而另一些售价在千把块
成交量也不算少的鞋子
也大都是发售价不低的限量款
基本就比原价高个两三百
对于限量鞋来说
这确实也还挺正常
买的人多了,可不就涨价了么
而大多数网上的报道呢
就是截了两张,没头没尾的图片
一个超低发售价,一个超高标价
并配上“涨价几十倍”的夸张字眼
也没调查调查前因后果
就弄了个大新闻
可是看到这儿,我又有点纳闷了
这么多的报道,总不至于
没事专门去找茬吧?
于是比比又顺摸
找到了算是比较早的报道
在这儿,比比总算发现了一切的源头
原来是在前段时间
阿迪耐克被抵制,全网又力捧国货
这时手里正好有限量鞋的鞋贩子
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于是就故意把这些
有价无市的鞋挂高价
想趁着李宁正有话题度
来一波韭菜
万一就有冤大头上钩了呢?
但没想到的是,韭菜没到
把记者来了
不过,这波国产球鞋大涨价
倒是让我学到了不少
那就是作为一个写稿子的
对于不明白的圈子
最好还是调查明白再发言
不能只想着跑得快
就像是限量球鞋
一般人觉着这不就鞋吗
脚上穿的,至于这么贵吗?
花好几万抢着买的人
是不是脑子多多少少有点毛病?
但这样说的人,可能就已经忘记了
限量品,除去原有的功能性之外
就已经拥有了一层附属价值
收藏的价值、炫耀的价值
价格就被炒高了
明白人这会儿可能要说了
限量多少双,都是商家说了算
这所谓的收藏价值
不都是商家自己营销出来的?
说清楚点儿,就是收智商税吗?
确实,限量品和普通商品
实用性没啥区别,有时候还不如
就像钻石一样,从物质属性来说
除了硬之外,没有太突出的属性
但是从一百多年前被某商业奇才
赋予了“爱情”的含义后
就开始嗖嗖收割智商税了
但反过来说,人这一辈子
啥都看的太透,也会少很多乐趣
有时候花钱
交交智商税,买点虚荣心
图一乐嘛,也没啥好批判的
倒是看到限量球鞋价格
然后就上头的那些作者
实在太想弄个大新闻
这次倒是真的有丶丢人了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梓泉,From 小声比比,微信号: ziquanM。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