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晚
2020年度感动人物
在央视播出
但完整地看下这个节目
认真看完他们每个人的故事后
我相信每一位国人
都会对过去的一年有新的感悟
刚刚过去的2020年
真的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01
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
传染病定点医院的院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
张定宇和金银潭医院
以超常规的方式高速运转
但就在前年
他刚被确诊患上运动神经元病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渐冻症”
这种罕见病目前无药可救
最后可能因呼吸衰竭失去生命
而面对病痛和疫情
张定宇只得拖着行走不便的双腿
夜以继日带领全院医护人员
迈着病痛的双腿
张定宇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
张定宇率领的金银潭医院医疗团队
为患者建起了一道生命屏障
正如《感动中国》的颁奖辞所说: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
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
这一战,他矗立在死神与患者之间
02
2020年7月22日
伴随几声巨响
庐江县一处大堤突然坍塌
大量洪水瞬间涌进圩区
周边村庄约6000多人需要紧急转移
陈陆迅速集合队伍
用橡皮艇救出多名被困群众
当得知还有行动不便的百姓
急需救援时
他顾不上休息
准备再次登艇出发
临行前
大队长方锐却叫住了他
“你休息一下,我去”
因为从7月18日开始
陈陆已连续4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
长时间泡水里
他的膝盖又红又肿
几乎不能正常弯曲和行走
大队长方锐担心陈陆身体吃不消
可陈陆却说
“没事,路线我比较熟悉,
我再搞这一次就休息”
汹涌的洪水向被困群众不断逼近
陈陆登上第一艘船开路“打头阵”
带领4艘橡皮艇
向群众被困的方向全速开进
在必经的连河村委会附近
水位落差突然从40公分猛涨到3米多
“掉头,快掉头”,
陈陆大声喊道
话音刚落
陈陆乘坐的橡皮艇猛然侧翻
艇上5人全部落水
而即便在生死边缘
他依然第一个想到的是队友。
“我是第一个掉下去的
他看我掉下去就喊‘常青’,想拉着我”
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常青说
队友常青的名字
是陈陆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打头阵”的船只遇险
给紧随其后的橡皮艇传来“警报”
他们迅速调转船头
在落水处下游找到陈陆的遗体
他已不幸牺牲,年仅36岁
7月30日
陈陆的追悼会在安徽合肥举行
上千名战友、亲属前来送别
安徽边检总站民警王璇
失声痛哭
敬礼送别丈夫
王璇说:
“陈陆,我会好好把孩子带大
特别特别好地带大”
03
今年,一部《山海情》火遍全国
剧中去涌泉村支教的白崇礼
赚足了人们的眼泪
而在现实生活中
有人比白老师还要令人动容
2002年,一名叫张桂梅的山区教师
痛心地看到山区的女娃们上不起学
有些家里的女儿才只有十几岁
直接就给嫁出去了……
她立下了这样的誓言:“我想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这些山里的女孩们读书让她们走出大山……”
在这10几年里
她几乎没有留下一分工资和奖金
有5000元的奖金
她一次性提前交了党费
有3万多元的奖金,她捐给了灾区
有云南省“兴滇人才奖”的奖金30万元
她转手就捐给了一所贫困山区学校
就连每月领到的工资
她都只留给自己100元的生活费
其余都统统用于慈善事业
由于终日的劳苦奔波使张桂梅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肿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20余种疾病缠身
2018年的高考前夕张桂梅在学校里晕倒了可谁也没有想到她醒来说的第一句话是对来看望她的县领导说:请你帮我这个忙能不能把我的丧葬费提前预支给我我走了以后就火化扔金沙江里这些钱要都用在孩子们的身上我才放心……
到了放榜那一天老师和孩子们看着成绩哇哇大哭华坪女高第一届参加高考的96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
张桂梅和所有的女高老师们用12年的坚守和分秒必争的拼搏帮助1804名女孩靠知识改变了命运
如今,最让她欣慰的是女高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的职业是教师、医生、警察……
有的甚至回到大山或者远赴边疆支教
延续着她一生的事业
04
在江西南昌一家医院旁的小巷子
有一个特殊的厨房
每到饭点,这里都特别热闹
空气当中混杂着各种饭菜的香味
虽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
但却处处充满着亲情的温暖
小巷与江西省肿瘤医院一墙之隔
这些忙碌着的都是病人家属
他们来到这里炒几个菜
让病床上的亲人能吃到家的味道
一日三餐,炉火熊熊,人流熙攘
这个专为病人提供炉火的厨房
被人们称为“抗癌厨房”
厨房的主人就是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万佐成夫妻俩
原本在小巷里租几间房炸油条卖早点
2003年的一天
一对年轻父母带着生病的儿子
来到早点铺,想借火做菜
这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小炉火
对于他乡求医的人竟如此珍贵
这个意外收获
让万佐成夫妻俩感到格外欣慰
随后
夫妻俩新添置了炉子厨具调料
都无偿供大家使用
煤球炉从六个增加到二十几个
一家人的早点铺变成了千百个家的厨房
春去秋来
万佐成、熊庚香夫妻的厨房
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
已近70的他们
依然凌晨四点起床备好炉火
迎接每一天的新老客人
365天从不离开
18年,来过的人难以计数
万佐成、熊庚香说:
“在人生最后的时候,
有人能伸手牵一把
给他一点光给他一点热
就感觉到比较快乐”
05
王海,1926年生于山东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空战初期
美军参战飞机多达1100余架
飞行员飞行时间均在1000小时以上
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
参战飞机不足200架
平均飞行时间不足100小时
即便如此,只要在空中与敌人相遇
每个志愿军空军飞行员
都表现出不畏强敌的勇敢
1951年11月18日
空三师9团16架飞机奉命升空作战
王海所率一大队6架飞机参加了战斗
他们迎战的是美军60多架F-84战斗机
即使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王海和年轻的战友们也毫不畏惧
利用米格-15战机垂直机动性强的优点
在对方机群中反复近身穿插
打乱敌机队形
并趁势发起猛攻
短短10分钟内
王海击落2架敌机
他所在的大队共击落5架敌机
自己则无一伤亡
打出了5:0的战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王海共击落击伤敌机9架
因战功卓著
王海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
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而他率领的空三师九团一大队
共击落击伤敌机29架
战绩突出,荣获集体一等功
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至今仍陈列着一架
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
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2020年8月2日
王海上将在北京逝世
他生前曾说过的话
至今听起来仍然热泪盈眶
06
2020年除夕之夜
汪勇在一个志愿者群里看到
因为武汉全城公交停运
医护人员下班后只能步行回家
最远的要走4小时
汪勇决定前去帮忙
汪勇是一名普通的快递员
家中上有老下有小
女儿年仅两岁
每月的房贷车贷全靠自己的工资
和疫情前工余时间跑网约车才能还清
疫情发生后他也曾害怕过
担心万一感染父母和孩子该怎么办
但当看到医护人员忙成一团后
他把脑海中的顾虑全都抛在了脑后
“公司人手不够,我去代岗上班”
汪勇第一次骗了妻子
开车到金银潭医院门外
在沉沉夜色里迎来新年
这一天,他跑了30个来回
也开始了他的守护逆行白衣天使之路
经过两三天的接送
医护人员对车辆需求越来越多
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就开始四处招募志愿者
把车队人数迅速扩展到30人
他带领的志愿者司机团队
每天接送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
协调共享单车企业在医院周边投放单车
自行募集资金为医护人员提供泡面
“扫街”找餐馆、争取有关部门餐食供应
快速搭建起应急餐食免费配送备用网络
而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快递员汪勇靠的只有坦诚相见和持之以恒
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每一个细密的需求
汪勇都可以察觉也都能够解决
从1月25日到4月8日
志愿者汪勇每天只睡4个小时
他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
“你安心上班,交给我来解决”
“你别慌,我来接”、“我不关手机”
“你们有需要我会立刻马上出现”
“把情况告诉我,我去帮你想办法”
07
2020年6月23日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
北斗全球组网就此完成
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
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而打造北斗
就像攀登太空中的珠穆朗玛峰
一路艰难曲折
2006年,由于进口原子钟无法按时到货
刚刚起步不久的北斗二号差点夭折
谢军带领国内数家科研院所同时行动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
实现技术突破并成功生产出
中国自己的星载铷原子钟
300万年只有1秒误差
整个过程中
谢军长期连续工作
经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
三次晕倒在卫星发射现场
每一次醒来后
他都立即赶回岗位
2009年北斗三号卫星开始布局
十多年的时间
谢军带领团队与全国400多家科研院所
30多万名科研人员一起
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从2017年11月开始
中国在32个月内发射了
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
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星
全部顺利组网
创造了100%成功率的新纪录
中国再也不担心被卡脖子了
08
2020年9月10日
鲐背之年的叶嘉莹例行
给南开大学新生讲了开学第一课
叶嘉莹说:
“因为我们中国的诗里面有这么宝贵的东西
关乎我们整个民族修养品性的培养
我从诗词中看到光明得到力量”
叶嘉莹一生坎坷
1924年,她生于北平一个书香世家
读初中时抗战爆发,北平陷落
在后方工作的父亲失去联系
读高中时母亲因开刀治病
在回北京的火车上去世
1948年结婚之后她随丈夫迁居台湾
又遭遇了白色恐怖
刚生下第一个女儿才四个月
丈夫就被怀疑“通共”而入狱
1948年冬随丈夫到了台湾
不久,因丈夫没了工作
叶嘉莹靠辛苦教书
承担起养活家中老小的重担
第二年在中学教书的她
连同不满周岁的女儿
跟校长和几位同事一道也被抓进了监狱
出来后寄居别人家中,只能打地铺
1976年,她的女儿女婿因车祸永远离开了她
经历过种种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
但叶嘉莹始终酷爱古典诗词
而诗词也给了她
面对人生坎坷的精神力量
2018年,叶嘉莹宣布捐赠毕生积蓄
1857万元给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
2018年,再次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元
一生两次捐赠合计下来3568万
当被记者问到捐这笔钱
想到大家伙会这么关注吗
叶嘉莹答道:
“我本来也没有要他们公布
捐了就是捐了
我觉得这些人很无聊
这些人眼睛里只有钱”
之后面对主持人的持续追问
她看向自己右手边
为了接受采访专门准备的学术资料。
带着失望的口气说:
“我本来要跟你讲学问
看样子,你对学问是没有兴趣的”
20世纪60年代后
叶嘉莹先后担任美国哈佛大学
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国外
1978年暮春,叶嘉莹在报纸上看到
内地的学校需要教师
便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信
申请她能够回国教书
但前提是,希望不要有任何报酬
从1979年开始
叶嘉莹每年假期都会从加拿大回到国内
辗转各地数十所大学讲学
如此奔波30多年
直到2014年
叶嘉莹选择定居南开大学
而她呕心沥血写成的19部有关诗词的著作
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传承中国古诗词
是这位99岁的先生终其一生去做的事
恰恰是因为她的一生创作
研读,教学古诗词
才让她成为“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09
下庄村地处山谷底部
这里四面绝壁
从谷底到山顶的距离达1千多米
被称为“天坑村”
村里人要出村
就要在接近90度的悬崖上攀爬
这个近400人的村庄
被大山阻隔
成了当地最贫困的一个村
在下庄村土生土长的毛相林
当时任村支部书记
毛相林不认命,立志改变村庄的命运
没有路就没有出路
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
他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要为下庄村修一条
通往山外的路
悬崖绝壁几乎无处立足
在这里修路就好比愚公移山
为了动员村民
毛相林带头卖猪卖粮
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
还向农村信用社借了1万元
又求母亲拿出攒了一辈子的
养老金700块
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
在他的带动下
一些县城打工的村民
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
老人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1997年腊月初八
毛相林一声令下
下庄人在绝壁上
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
第一炮
修路的艰险
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1999年秋
两名村民被落石砸中
摔下了万丈深渊
毛相林回忆说:
“那一刻我喊话问老百姓还修不修了?
可以说男男女女举双手,喊出来修!
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我立誓,为了我们子孙后代
就算我们这一代人穷十年
苦十年
也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村民们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
没有炮眼儿放绳凿
没有挖机用双手挖
用大锤钢钎等简单的农牧工具
开凿希望
下庄村人修路的决心
让社会各界为之动容
源源不断的物资被送到了下庄
2004年4月
历时7年
毛相林带领下庄人
硬是凭着决心和毅力
在陡峭的崖壁上
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在毛相林的带动和帮助下
乡亲们学会了种麦子、种脐橙、种西瓜
收获的果实通过这条天路源源不断运往山外
每年带来上百万的收入
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2020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
达到一万三千多元
是1997年修路前人均300元年收入的45倍
现在村里70%的农户都有了小轿车
如今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然闲不下来
这位当代愚公正在谋划着发展生态旅游
让每一个农户都吃上旅游饭,过上更好的日子
10
8848.86米
这是去年5月
国测一大队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
最新测定的珠穆朗玛峰高程
这支被称之为
国测一大队的队伍
创建于1954年
当时的中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
国民经济发展亟需测绘数据
国测一大队承担的测绘任务
大多位于高寒缺氧、物资匮乏
的“九死一生”之地
时代的重担落在了吴昭璞肩上
1960年4月底
31岁的他带领一个水准测量小组
来到南湖戈壁进行测绘
出乎吴昭璞的预料
一个意外发生了
装满水的水桶漏了
等到发现时
水桶里已经一干二净
这在沙漠戈壁中
意味着必死无疑
据老队员郁期青回忆:
“吴昭璞当时是组长
就命令其它几个队员赶紧撤
顺便把一个望远镜给了他们
他留下来看守进口设备和机密文件”
三天后
队员们气喘吁吁赶回时
被眼前一幕震惊到了:
吴昭璞嘴里面、鼻子里面全是黄沙
人就趴在地上,十个手指深深地插在沙子里面
他身高可能有1米7,在高温的蒸烤下
最后身体蜷缩到也就1米左右
队员们发现
公文箱里的机密资料
整整齐齐地摆放着
但所有的牙膏吃光了
所有的墨水喝干了
队员们含泪
用一个装满水的水壶
陪伴吴昭璞长眠于戈壁沙漠
时间又到了1975年
郁期青和队友们
一起完成了珠峰重力点测量
创造了当时的世界重力测量之最
8848.13米的珠峰精确高度
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
然而达成这个成就
队伍也付出了壮烈的代价
郁期青却因劳累过度
引发肺水肿和胸膜炎并发症
经过20多天抢救才从昏迷中醒来
体重从70公斤下降到35公斤
牙齿基本掉光
2005年
国测一大队
再次承担了珠峰复测的任务
参与的队员换了一批年轻人
虽然技术装备比30年前
高端先进了很多
但依然是绝壁陡崖严重缺氧
暴风雪频发的恶劣环境
当行至7500米时
突遭特大暴风雪
指挥员下令撤退
然而任秀波坚持要测到
7500米的重力值
为了方便操作
他冒着手冻僵被截肢的风险
摘下羽绒手套操作十几分钟
最终任秀波和队友们将
重力测量推进到7790米
突破了当时的重力测量
世界纪录
67年来
国测一大队2次下南极
7测珠峰
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
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
52次踏入沙漠腹地
67年来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
用血汗乃至生命
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
中国
是一个在万千磨难中成长的千年古国
而正这些“平凡”人的顽强奋斗和坚持
中国才能在不断的挑战和困难不惧风浪
一直向前今天是属于他们的节日让我们为他们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