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辽宁舰编队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在台湾周边海域训练,日方高度敏感,又是派机舰伴航监视,又是酸溜溜说“中国在加强海洋活动”了,整个一“挑事”的行头。吴先生,您对此怎么看?辽宁舰之行,会有日方所云的地缘政治作用吗?
特约评论员 吴健:曾有个久居日本的华人朋友跟我讲,自从十多年前人民海军常态化穿越“一岛链”进行远航训练后,日本国内就有一种“窗帘被撩开,让人看透透”的感觉,心理上难以适应。在我看来,这种“难适应”是一种“历史非常态”,是要随着中国正常发展与崛起而逐渐去“适应”。众所周知,中国作为陆海相依的大国,不仅因为需要维护国家统一,还因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诸于海洋,注定要“走出去”。而正因为百余年前遭日本侵略,甲午战败,中国海军乃至海权遭到重大挫折,自此难见大洋,这一历史伤痛经过几代人的“金瓯补缺”,才得以重回深蓝。这份权利属于中国,也符合国际法律与正义,日方闲言碎语,恰好暴露其不肯面对历史,也不肯面对现实的“心态格局”。
常言道,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身为泱泱大国,中国该有的风范,该有的气度,该给的面子,会乐于展现,但不意味着中国总要顺从别人非分之愿,视自己合法也是核心的利益于不顾。就像辽宁舰此番远航,一没碰你日本领海,二没到你家门口示威,三你日本却视美国航母在你周边活动于不顾,单挑中国航母说事,完全是“没事找事”,我们大可不必与之过分计较,自己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同时,我想强调,近年来,日本和域外大国积极勾连,不仅强化双边军事同盟,还企图把日美澳印四国对话机制往防务合作上推,毒化地区气氛,影响战略平衡,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派,首先是伤害其国家信誉,在周边邻国眼里投向深深的阴影。其次,我们一再说,今日之中国,今日之亚洲,乃至今日之世界,绝非百年前可比,日本在东亚“一强独大,欺邻称霸”的局面已无可能再现,各国和平合作是唯一可行之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当然希望日本理性看待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发展,不要整天疑神疑鬼,甚至引外部势力搅乱亚太时局。要知道,中国不仅会实现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也一定会运用自身全球数一数二的经济体量,维护来自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决不允许某些人借题发挥,生乱生战。
直新闻:中日关系转暖以来,大家本希望“求同存异,携手共进”,但遗憾地看到,自从年初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日方就像换了面孔,不断对中国内政外交说三道四。您如何看待日方“变脸”,如何把握中日关系大方向?
特约评论员 吴健:这一轮中日关系回暖的高潮,是两国合作抗疫,并且共同推动十五国RCEP自贸协议签署,给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一剂强心剂。我之所以这么突出RCEP,是因为RCEP不光体现在贸易投资环境改善,促进地区产业链融合上,还在于让各国由于相互依存而有所克制,逐渐缓和原有矛盾分歧,在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增进互信、添加了沟通渠道。拿中日来说,去年9月,菅义伟首次施政演说,就承认要应对新冠疫情,最短时间实现国内经济“V”形反转,是自己最大任务,而RCEP的诞生,让日本与自己最大货物贸易伙伴中国之间有了第一个直接的自贸关系,如果考虑到中国是唯一在疫情中实现正增长的全球主要经济体,这对日本极端依赖外贸的产业比如汽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正是为了同中国保持良性互动关系,菅义伟就公开宣布过,要跟中国建立稳定的邻国关系,无意构筑“亚洲版北约”。
可言犹在耳,缺乏独立外交资格、而且对华充满“战略忧虑”的日本却同时使出伤害中日关系的“小伎俩”。众所周知,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其对华博弈更注重精细布局,重启价值观外交“老套路”,尤其美国突出与欧洲、日、韩等传统盟友协调立场,构建所谓“D10”民主国家“朋友圈”,与中国搞“只做不说”的战略竞争。更要警惕的是,早在去年9月,也就是RCEP快要达成前,日本一方面承诺不搞针对中国的军事小集团,但另一方面却利用日美印澳四方机制,启动了关于重组供应链的倡议,围绕摆脱对华市场依赖达成一致意见。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将会追随美国在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对华实施战略围堵,在外交、人权乃至安全领域对中国实施“污名化”攻击。
但我想说的是,中日关系经历了几番风雨,已有很强的韧性,特别在广大民众间具有深厚基础。别的不说,春节档里的“唐探三”把东京市井和文化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而动画片《哪吒重生》在“动漫圣地”日本引发“中国画风”的追逐,这都说明两国民间交流特别是文化交流达到润物无声,入脑入心的地步,大大加深了普通人之间的好感。更重要的是,任何矛盾的性质,都将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来主导,来转换。在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我们的崛起影响因素最大地区是周边地区,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感受最早、感触最深,但同时,中国的战略压力也可能直接来自像日本这样的周边国家。可以说,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地区,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首要舞台和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周边第一”是中国经营国家安全环境、规划和平发展进程的首要重点,从过去一年多的事践看,我们更有信心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他有益于世界和平发展的战略举措,优先在日本在内的周边地区落地,通过双向互动与机制建设,共同促进区域和平稳定走向深入,压缩域外大国介入空间,同时在周边地区和重大利益攸关区域,有效防控生战生乱因素滋长,为整个亚洲乃至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吴健,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评论员。
相关报道:
关键时刻 中日外长通电话 王毅用一连串成语痛批日本
查看大图
关键时刻,中日外长通了一个电话,有些话很不客气。
确实是关键时刻,了解国际形势的人,应该很清楚大背景。
背景一,日本频频插手中国内政,甚至美日2+2会议直接攻击中国,引发中国外交部痛批:
……美日联合声明,无视有关问题的历史经纬,罔顾事实和真相,这不过是美日狼狈为奸,干涉中国内政的又一明证和诬蔑抹黑中国的恶劣力证。 ……日本为满足阻遏中国崛起复兴的一己之私,甘愿仰人鼻息,充当美国的战略附庸,不惜背信弃义,破坏中日关系;不惜引狼入室,出卖本地区整体利益。这种做法令人不齿,不得人心。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一连串的成语背后的愤怒:
狼狈为奸、
一己之私、
仰人鼻息、
背信弃义、
引狼入室、
令人不齿、
不得人心……
毫无疑问,这应该是近年来中国痛批日本最狠的一次。
背景二,日本首相菅义伟将访问美国,肯定又会大谈中国话题。
不仅会有涉疆、涉港、钓鱼岛等问题,而且,最值得中国人警惕的,是台湾问题。
按照日媒的披露,不排除最后的美日峰会联合声明,直接提到台海问题。表面措辞,美日会关切台海安全,但实际很明显,就是插手台海问题。
更要看到,上一次,美日峰会提到台湾,还是在1969年,美日与中国建交之前。当时尼克松和佐藤荣作在声明中称,台湾的安全对日本至关重要。
50年后,如果真这样,可以想象一下,中国届时的愤怒反应。
查看大图
背景三,中国刚接待了一大批邻国外长。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去了广西桂林。
东盟四国外长去了福建南平。
韩国外长郑义溶去了福建厦门。
我之前文章说过,这是中国外交罕见的一幕。按照网络上的说法,桂林,贵邻也;南平,南境升平;厦门,台湾你瞅瞅……
中国外交,是有一套的。
就缺日本了。
在这种大背景下,4月5日中日外长通了一个电话,确实非同寻常。几个观察点吧。
第一,中方对日本发出警告。
有些话,很不客气,尤其是考虑到这是出自王毅之口。在中国历任外长中,再没有比王毅更熟悉日本的了吧。
王毅是怎么说的呢?
摘其中几句:
中日……确保两国关系不折腾、不停滞、不倒退,不卷入所谓大国对抗。 中方希望日本作为独立自主国家,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而不是被一些对中国持有偏见的国家“带节奏”。 日美有同盟关系,中日也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日本同样有履行条约的义务。
四不:
不折腾、
不停滞、
不倒退、
不卷入所谓大国对抗。
说的是中日,实际是日本,别火中取栗啊。
而且,有些话说得也很明白。
“中国希望日本作为独立自主国家”。体会一下,日本,至少,现在,你表现得还不像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
“不是被一些对中国持有偏见的国家‘带节奏‘”,日本,你以前也不都是这样,最近这是怎么了?
还有,日美是同盟,但中日也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日本,你同样有履约的义务。
第二,中日也有争吵。
表面看,王毅阐述中方观点,茂木敏充表达日方看法,双方还算和谐地通完了电话。
但仔细看中日双方发布的信息,争吵是少不了的。
在哪个方面?
外交部通稿这一段:
王毅阐述了中方在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反对日方介入涉疆、涉港等中国内政,要求日方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作为近邻对中国的内部事务保持起码的尊重,不要把手伸得太长了。
很简单,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还有,涉疆、涉港等中国内政问题,中方表达了我们的立场,但日方肯定有自己看法。
事实上,日本最近跳得这么高,以至于最近外交部记者会,几乎每天都有痛批日本的内容,就是在这些问题上。
双方分歧还是很严重的。
当然,王毅也说得很狠,撂下一句话:作为近邻对中国的内部事务保持起码的尊重,不要把手伸得太长了。
手莫伸,伸手必被砍。
查看大图
第三,中日也表达了合作。
是不是中日就彻底闹崩了呢?
也不至于。
中日毕竟是搬不走的邻居,作为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有太多利益交织。
还是要合作,这是王毅和茂木敏充一致的看法。
请注意这句话:双方还就区域合作、气候变化以及缅甸局势等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这些,都是需要合作的国际地区问题。
当然,更多的合作,在双边。
王毅说:
中方愿同日方持续推进务实合作,相互支持对方办好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以今明两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促进年和明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努力改善两国国民感情,把一个稳定、健康的中日关系带入下一个50年。
大家都要办奥运,要相互支持。明年就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不能开历史倒车。
“努力改善两国国民感情”,这句话,很意味深长的。
记得去年年底,有一项舆论调查显示,中国民众的对日好感度不断上升,达到45%的高位,而日本民众对华好感度却降到了10%的新低。
当时访日的王毅的看法是:“姑且不论这一调查的准确度如何,两国民众感情出现反差是一个事实,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在我看来,日本社会的对华认知似乎出了偏差和问题。”
中国人感动于“风月同天、山川异域”,日本你呢?
在这方面,日本确实要改进,要加油。
日本的态度呢?
茂木敏充说:
日中互为近邻,日中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对两国和地区乃至世界都非常重要。日美同盟不针对特定第三方,日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确保日中关系稳定发展的态度没有变化。日方愿同中方保持沟通,加强对话,增进互信,妥善管控分歧,为共同庆祝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日方愿同中方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就互相支持办好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保持沟通。
请注意这句解释:日美同盟不针对特定第三方,日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确保日中关系稳定发展的态度没有变化。
唉,不针对特定第三方,如果这句话靠得住,母猪都能上树。
查看大图
最后,怎么看?
老规矩,粗浅三点吧。
1,中日关系,确实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日本最近的表现,明显是在选边站队。要不然,中国外交部也不会痛批美日“狼狈为奸”,日本是“背信弃义”。
对日本,也可以套用杨主任的话:“我们过去把你们想得太好了”。
和朝鲜关系对立,和俄罗斯领土争议,和韩国关系闹僵,现在又跟中国这样呛呛,别忘了,邻国是搬不走的邻居,这对日本真是好事?
2,中方,还是在努力争取日本。
外交是一门艺术,王毅看似狠话,但也留有余地,还语重心长:日本,你不要被一些对中国持有偏见的国家“带节奏”,你不要把手伸得太长了。
这其实,还是在争取日本。
你卷入所谓大国对抗干什么?
在这方面,东盟、韩国就更聪明一些。
不管美国怎么游说,韩国的立场很坚定:美国是韩国唯一同盟国,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让韩国在中美之间选择任何一方根本不可能,也不可取。
所以,韩国外长郑义溶第一次出访,就去了中国。
3,日本,应该也很犹豫。
说日本不焦虑不犹豫,也是假的。
一边是最大邻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中国发展越来越快,中日实力差距开始扩大,日本人心态很微妙,这可以理解。
另一边,是唯一超级大国+盟国的美国,美国想拉中国遏制中国,日本跃跃欲试,但又怕严重后果,这应该也是现实。
所以,有时候紧跟美国,甚至还会趋前多狠叫几声;但有时又保持距离,比如在所谓制裁方面,日本就很谨慎。
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是永远的利益。什么价值观,有时更多是利益。
我总认为,未来的世界竞争,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欧洲有欧盟,北美有美加墨,东亚呢?东盟太小,中日韩更应携手。
必须看到,美国最近愈演愈烈地对亚裔的仇视,更凸显了中日韩合作的必要性。别以为西方人会差别对待,你们共同的面孔,注定就是同一类人,一样被歧视、被侮辱,甚至被枪杀。
从国际大势看,中国的崛起,东亚的崛起,首先是中华文化圈的整合。作为该文化圈中的主要国家,中日韩应该成为朋友,最好也成为朋友。
实现这一点,对东亚三国的整体国家利益,应该说超越100个诺贝尔和平奖。
辱骂与恐吓,决不是战斗。中日韩都要冷静,越是愤怒的时候,越是要冷静。怎么打蛇打七寸,怎么消除心中的藩篱,怎么最有利于国家利益……
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但高超的大国外交,就是将强敌化为朋友。日本,何去何从,确实要三思!